首届“中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报名须知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智能交通领域创新技术,助推我省智能交通创新发展。根据《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交通运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苏交技〔2018〕58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届江苏省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竞赛项目的通知》(苏人社函〔2020〕11号)文件要求。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苏省总工会、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妇女联合会、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决定开展首届“中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
  • 承办单位
  • 协办单位
  • 冠名单位
  • 支持单位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总工会

    共青团江苏省委

    江苏省妇女联合会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青年专家人才委员会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22年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组委会

    江苏省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联盟

    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

本次大赛为第三届江苏省百万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省级一类大赛,为加强大赛的组织领导,成立首届“中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组织委员会,大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青年专家人才委员会。

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以“智能创新技术应用,助推交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智能交通在行业内的发展与应用,收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作品。以大赛为纽带,整合行业创新资源,促进行业创新氛围,培育智能交通产业,发现基于智能交通的创新技术。强化以赛促产,探寻交通强省的创新方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支富有活力、具备潜力、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智能交通创新人才队伍,宣传江苏智能交通企业与创新产品,营造智能交通创新氛围,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探索智能交通江苏方案。

参赛对象及条件

(一)参赛对象

从事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专业智能交通研究、设计、实施、管理、产品研发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相关高校及对智能交通感兴趣的公众。

本次大赛采取自由组队方式,由一名第一负责人牵头,团队人员不超过十人。

(二)参赛条件

根据本次大赛主题,大赛重点关注新基建形势下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在交通管理、服务和安全中的应用。大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人、载运工具、基础设施、运行环境方面成熟应用的技术、产品、应用系统等。

注意: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组委会保证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都会得到切实保障。

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拟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0月举办,共分为参赛报名、集中宣贯、作品提交、作品初审、作品完善、最终评审等六个阶段。具体赛程安排如下:

阶段一 集中宣贯

时间:2020年5月起。

加强赛前宣传推广,落实工作开展,召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相关企业、相关产业协会,召开赛前宣贯会。

阶段二 参赛报名

时间:2020年5月10日至2020年9月15日。

1、个人、企业自主报名(附件1)。

2、经行业主管部门推荐报名(附件2)。

3、报名表以PDF格式扫描并发送至报名邮箱:zhinengjiaotongds@163.com(报名邮箱和作品提交邮箱不同,请注意区分,特此提醒), 报名邮件标题统一格式为:作品第一负责人姓名+单位名称+作品名称。

4、参赛作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人、载运工具、基础设施、运行环境等方面成熟应用的作品。可以是有应用前景的硬件实物产品、系统软件,也可以是创新性的技术方案、算法、模型等。

在交通管理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管养、执法信息化、大数据辅助决策分析、交通仿真与数字孪生、视频监控云联网、5G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等;

在交通服务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服务区、高精度地图和北斗定位、互联网+交通信息服务;

在交通安全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交通网络安全风险分析、载运工具主动安全防控、交通协同应急处置、恶劣天气下交通安全预警、重大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区块链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等;

上述作品领域涵盖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

5、作品提交方式:初赛阶段统一以视频介绍方式提交,作品提交与咨询邮箱:zhinengjiaotongzp@163.com(作品提交邮箱和报名邮箱不同,请注意区分,特此提醒), 作品提交邮件标题统一格式为:作品第一负责人姓名+单位名称+作品名称。

阶段三 作品初审

时间:2020年9月16日至2020年9月30日。

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2020年9月15日之前提交的视频作品,进行初审,确定晋级决赛的项目(30个)。晋级决赛的作品需具有创新性强、经济性好、实用性高。

阶段四 作品完善

时间:2020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5日。

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晋级决赛的项目(30个)进行赛前指导(具体地点、方式另行通知),各小组结合专家意见对作品进行修改并将完善的作品提交。

阶段五 最终评审

时间:2020年10月(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最终评审采用现场评审,包括介绍、演示、问答等,全体评委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实用性、经济性、成熟性等对参赛项目进行打分,确定特、一、二、三等奖获奖名次。


表彰奖励

(1)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5名。

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其中获特等奖、一等奖的作品将推荐报送2022年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

(2)荣誉称号
  •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大赛第1名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在职职工),按申报程序由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 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

    获得大赛前3名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在职职工),按申报程序由省总工会授予“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称号。

  • 江苏省技术能手

    获得大赛前6名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有关规定授予“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特等奖第一完成人,经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考核认定后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 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

    大赛获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5年5月1日以后出生)的前6名选手,按申报程序由团省委授予“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 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

    大赛获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为女性的前6名选手,按申报程序由省妇联授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 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

    大赛获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按程序推荐10名选手由省交通运输厅授予“江苏省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 青年科技奖

    大赛获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按程序推荐1名选手由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授予“青年科技奖”。

  • 职称申报重要依据

    大赛获奖的项目组第一完成人,在申报江苏省智能交通工程专业技术职称时,所获奖项可作为其申报资格相对应的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的重要依据。

有关要求

  • 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相关单位、学会分支机构要成立相应的活动组织领导机构,深入宣传,认真组织,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竞赛。以大赛为契机,大力宣传江苏智能交通创新发展的历程,江苏智能交通创新人物,江苏智能交通典型案例,江苏智能交通行业地位,充分展示智能交通江苏特色。

  • 认真组织报名。各设区市相关单位、院校、企业要根据通知要求,及时报送参赛报名材料。各参赛单位要积极按照通知要求和规定精心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竞赛。

  • 参赛选手曾获得个人奖励中相应称号的,不重复授奖。

联系方式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专设工作机构: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

孙质文:13770595563

刁含楼:15251707178

电子邮箱:zhinengjiaotongds@163.com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紫云大道9号

邮编:210014

报名表格下载

首届“中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个人、企业自主报名登记表

首届“中设杯”智能交通创新技术应用大赛行业主管部门推荐报名登记表

●报名邮件标题统一格式为:作品第一负责人姓名+单位名称+作品名称

学会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7-2  邮编:210004

联系电话:025-58786621

联系传真:025-58786621

联系邮箱:jscts2018@163.com


友情链接: — — 会员单位友情链接 —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东部机场集团 中设设计集团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 — 政府网站友情链接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民政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相关社会团体和单位 — —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铁道学会

学会微信

苏ICP备18021245号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