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

“跨座式单轨智能运行与协同决策关键技术应用”通过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日期:2022-06-10 来源: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2022年6月9日,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在南京组织召开了“跨座式单轨智能运行与协同决策关键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评价会。

003.jpg

会议由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铁路(轨道)分会副会长俞强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审阅了项目成果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一致同意该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并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在跨座式单轨领域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由新誉庞巴迪信号系统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芜湖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及芜湖市运达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完成。项目组采用理论研究、技术研究、实验室验证等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对跨座式单轨智能运行与协同决策关键技术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以下4点创新性成果:一是研发并首次采用集约型一体化车载控制技术:通过信号车载设备发送PWM信号直接控制列车运行,降低了列车运行控制传输时延,提高了牵引制动控制精度,增强了信号、车辆的协同融合控制功能,实现了系统的集约化和一体化;二是研发并首次采用新型智能门控技术:通过2乘2取2安全架构门控柜PDCU系统,减少了门控时延,提高了运营效率,并能实现不同编组列车的站台灵活对位停站功能;三是首次采用全电子联锁道岔控制技术,对枢轴型/替换梁型道岔实现控制;四是首次采用区域控制器(RATP)故障远程自动恢复技术。

上述智能运行与协同决策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系统自动化程度,信号系统控制列车在时刻表范围内采用最节能的操作模式运营;同时还可提供全天候、各种工况下的智能控制,为乘客提供较短的运营间隔、旅行时间和等待时间,从而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旅行服务,增强乘客对轨道交通的信任度。协同决策技术更好的实现了车辆、牵引制动与信号系统的融合,突破了传统行车运行间隔的瓶颈,从而提高了运能。

项目研究成果在安徽省芜湖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项目得到应用,获取授权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6项,形成地方标准规范2部,发表论文11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图文:束佩璟)


学会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7-2  邮编:210004

联系电话:025-58786621

联系传真:025-58786621

联系邮箱:jscts2018@163.com


友情链接: — — 会员单位友情链接 —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东部机场集团 中设设计集团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 — 政府网站友情链接 —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江苏省民政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相关社会团体和单位 — —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铁道学会

学会微信

苏ICP备18021245号 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